竣工案例

新闻分类

联系我们

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莘砖公路258号

漕河泾开发区松江高科园34号楼502

 联系人:张经理 

 电话:+86 21-67627811

 手机:17321338233

 E-mail:1565063767@qq.com

mmqrcode1654838382503.png







(扫二维码加我微信)

工业废水治理 真实的市场与真实的竞争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新闻

工业废水治理 真实的市场与真实的竞争

发布日期:2016-11-02 15:31 来源:http://www.ruiyongshiye.com 点击:

作为水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废水治理是⼀一个永续性的增长点和多触角的技术载体,因此围绕这两个特点而孕育的市场和展开的竞争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姊妹领域的地方,包括看似最为接近甚至存在交集的市政污水处理。2010年环保部决定对《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进行修订,征求意见的问题中明确提出“城镇污水处理厂是否应接收、处理工业废水?”不过据《环保产业杂志》了解的最新情况,真正的修订工作尚未展开。很明显,市政污水处理厂接收部分工业废水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不过除去这种干扰,两大领域的特点依然鲜明。

就市政污水处理来说,它所依托的市场引擎相对单一,即在城市化进程中提高污水处理率而产生的量的需求;技术门槛相对较低,政府身份多元化,竞争不完全。反之,工业废水治理的对象千变万化甚至日新月异,增长空间堪称无限;供需关系比较简单,无效竞争得不偿失。一言概之, 相对于伪市场和伪竞争, 工业废水治理的市场和竞争都更真更实,放之四海皆准。本文即以世界范围内将要发生的一件行业盛事为楔子,高举低打,对我国在“十二五”期间的热门话题——工业废水治理——做一次全面剖析。

技术在世界,市场在中国

工业废水治理所需的先进技术和产品主要存在于我国之外,造成这种局面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因素,既有宏观因素,也有微观因素,短期内无法扭转。然而这些供应商无⼀一不早早做了市场调研,在中国积极布局,或伺机而动,或奋力搏击。其实理由不需要太复杂,我国经济和社会大环境的三个要素已经构筑了成就庞大市场的必要条件:

第一,在印度赶超的预言实现之前,中国仍然要以第⼀一人口大国的身份“傲”居世界首位。2011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陆为13.47亿人口,并且城镇人口首次过半。即便消费水平打些折扣,也仍然需要巨量的工业生产来供养全国;

第二,包含工业和建筑业在内的第二产业仍然是拉动内需的主引擎和促进增长的主力军。2011年其固定投资和增加值分别为13.23万亿元和22.06万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27.3%和10.6%,在三大产业中领跑全国。其中工业增加值为18.86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0.7%,超过GDP增长1.5个百分点。

第三,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国际产业转移已经使得“中国制造”成为⼀一个标志,就像《2012》中的台词:“这(诺亚方舟)只有在中国才能造出。”且不论影片设计这段台词的初衷是好是歹,但它将中国制造业的特点表露得很鲜明,即劳动力密集型和高耗能型。除了满足内需外,中国的水资源还要供给世界,同时将废水自留。

需求最旺盛的五大细分市场

准确地说,我国划定的六大高耗能行业包括了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高技术制造业。不过若以水论水,则高低上下要略作调整。

✭行业废水排放量Top 5

如图1所示,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五大行业占据了全国废水零排放总量的58%。

1.png

✭行业资金投入量Top 5

由于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千差万别,而且有49个行业门类需要遵循环保部为自己设定的⼀一套排放标准,因此它们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所需投入也有高有低。如图2所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运行总费用位列前五位,加起来占全国此类投入量的56%之多。

2.png

而若以各行业现有设施的单位处理规模所需运行费用划分,则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为最高。这五大行业处理每吨废水平均要投入3.00元人民币,远远高出全部工业的平均值0.60元人民币。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费用只覆盖运营,并未虑及固定资产投资。

✭行业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含量Top 5

在国家规定的四项减排指标中,COD和氨氮与水密切相关,就COD这种污染物含量来说,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饮料制造业“贡献”最多,如图3所示。这五大行业的排放量占工业总量66%之多。

3.png

如图4所示,氨氮含量最高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共计占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的60%。

4.png

✭ 省市废水排放量Top 5

作为中国制造业聚集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三个省份必定入榜,如图5所示,五大省份的工业废水排放量占了全国总量的44%。若以城市排放量为依据,则如图6所示,这五大城市的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9%强。可以看出,这些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地全都分布在重要水域,印证了重污染企业临水而建的说法。这种布局在给企业造成生产便利的同时,也给了私自取水和非法排水等行为以可乘之机,给监管实施带来巨大挑战。

✭城市资金投入量Top 10

如图7所示,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投入最多的十大城市或是本身工业废水排放量较大,或是为废水再生利用而对出水水质要求较高(如北京)。这些城市占全国投入总量的15%,是工业废水治理的积极分子。

7.png

蓄势待发的三大市场机遇

在水务市场上位列第⼀一梯队的某企业有位发言人曾向笔者感慨:“中国的神奇之处在于,政府一个小小的示意,就可能引发某个市场风向的变动,甚至是某个新兴市场的崛起。”愚以为这句话对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工业废水治理来说,尤其受用。必须承认的是,这种现象的背后祸福相倚,是以整体趋势的确定性对赌前进道路上的不确定性,但市场的魅力正在于此——不是小心翼翼的“Me Too”(我也是)战略;也不是因噎废食。

不复存在的达标排放率

据环保部的消息,从“十二五”开始,国家将不再统计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量,自然也不再有达标排放率。于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即2010年的那个数字就成了前有古人,后无来者。当时公布的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接近96%,比五年前提高了五个百分点还多。据环保部透露,以往为了获得这方面的有关数字,他们每年都要铺展大量人力,对污染物占全国总量80-90%的工业企业进行调查统计,2010年纳入的企业数达到了11.3万。

在向环保部致敬的同时,人们仍然忍不住好奇:光彩夺目的达标排放率和不堪入目的工业污染何以形成如此鲜明的对照?难道仅仅是达标排放率以外的4%和未被纳入统计范畴的10-20%在做怪吗?仔细想来,原因不外如下四点:

第一, 天网恢恢,疏而必漏。2009年我国城镇规模以上(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上的)工业企业总数超过43.3万,比11.3万多了整整32万。若是去掉这个财务量限制,则结果数不胜数。如此庞大的企业群体,无论对于统计还是监管来说都不可能面面俱到,死角必定存在。

第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排污那些事儿,是不以大小论“英雄”的,即便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式工厂,污染能力也未必比大型企业逊色,甚至可能更脏更毒。然而无论是非政府组织公开污染信息,还是政府部门展开污染调查,都惯于大处着手,小处闭眼,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不完全事实。

第三,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的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其行为方式存在已久,而且早已摸索出应对上层建筑的多套策略,弄虚作假者大有人在。相较之下,我国实践工业废水治理的时间则短得多,再加上国家环保总局2008年刚刚升部,老兵新将的局面非常棘手,“上任三把火”到了企业层面很可能已经是强弩之末。

第四,城乡有别,污染无界。我国国情决定了很多行政指令和政策推动都是先城市,后乡村,比如自来水普及率,比如污水处理率,而工业废水治理后知后行,自然也不例外。这些分清主次矛盾,逐个攻破的策略无可厚非,不过农村那些不入法眼的小煤窑、小矿厂之类积少成多,给水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

综上所述,可以想见目前看似接近饱和的工业废水市场在挤掉水分后依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就像芝诺的知识圈理论.一样,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已知的越多,圆圈也就越大,未知的也就越多。同理,上到政府,下到企业在工业废水治理方面暴露的问题越多,需要的解决方案也就越多,市场机遇也就越大。

神秘莫测的再生利用率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曾经表示,中国治污的短板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而是动机。即便对国外的各种标准有样学样,在企业缺乏动机的情况下,履行也就成了空话。通常情况下,经济或者财务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当企业在这些压力下——比如水价——主动采取节水措施时,行动就最为彻底,效果也最为显著。可以说,再生水超越了治污的被动性,是工业废水治理的最高级表现形式,一举两得。

而且工业废水再生利用的发展态势直接决定了超滤膜,反渗透膜和MBR在这个层面的市场前景。据膜工业协会秘书长刘宪秋分析,我国膜市场有70%属于工程,30%属于产品,而后者的应用有90%在再生水和海水淡化领域。在当前海水淡化项目数量尚属有限的情况下,可以想像市政和工业再生水对膜市场的拉动力量。另有估算称我国当前膜市场总量为200亿元人民币。不过目前尚没有确切数字来表示我国工业废水的再生利用率水平,只能通过以下两组数据来侧面观察其发展情况。

有关数据显示,2006至2010年间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量以年均36.9%的速率增长,再生利用率年均增长2.5个百分点(2008年受到绿色奥运等刺激作用,属异常因子)。如图8所示,2010年超过33.7亿吨,相应地,当年的污水再生利用率超过10.8%。而据水利部水资源管理中心主任万育生介绍,工业在我国再生水应用中占比30%。

8.png

上一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工业消化掉的再生水量,不过供给方主要是市政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中间涉及到成本高昂的管网铺设和运输问题,对整个市场的发展形成掣肘,所以还要结合工业企业的内部行为习惯来对前景做出判断。同在“十一五”时期,如图9所示,虽然2008年和2009年的数据依然略显奇怪,但是总体趋势十分清晰。期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量以年均5.6%的速率增长,重复利用率平均每年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这些水量里面除了经处理后回收利用的再生水,还包括循环用水和一水多用等。

9.png

可以看出,在工业水价,用水定额,建设限批等相关举措的作用下,我国工业企业已经被推入废水再生利用的上升通道,而且正处于相当低的起点,蓄能强大。在MBR、反渗透和超滤等相关技术和产品市场比较完备的情况下,只缺几剂强心针,就能带动工业再生水市场的急速增长,甚至超过市政再生水市场。环保部去年发布的《“十二五”全国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经济政策建设规划》提出要推动制定限制类和淘汰类高耗水企业惩罚性水价,相信就是其中一剂。

悬而未决的污泥处理率

即便在有政府百般呵护的市政领域,污泥也依然是个悬而未决的难题,况工业乎?据估计,我国市政污水处理厂每天生产DS(Dry Solids Content,含固率)为20%的污泥有7万吨之多,但真正得到合理处置的不足15%。至于毒性更强,危害更大的工业污泥,则每天的产出量要超过16万吨,处理率怕是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且从市政污泥窥豹一斑。从“十⼀一五”开始,污泥问题得到的重视的确上升到了一定高度,但这种重视主要停留在批判现状的层面,缺乏建设性,所以困境始终未能得到改善。事实上,污泥问题的危害性和解决问题的紧迫性已经是毋庸辩驳的事实,所以《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和《 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才会分别提出320亿和360亿人民币的污泥处理投资,增率为12.5%。这样的投入对于规划本身来说是非常可喜的进步,不过对于单运行成本就动辄数百元每吨(DS20%)的污泥处理来说,却是僧多粥少。

市场有风险,竞争需谨慎

在看到工业废水治理市场的庞大存量和增量的同时,也必须对自己面临的竞争格局有清晰的认识。通常情况下,竞争要素可以包括资金、技术、信息等,各种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就工业废水治理来说,目前是包括外资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内的三大竞争主体;在投资运营,工程建设和设备供应三大竞争领域;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以其他竞争要素为依托,开展一场综合实力的竞争。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是像“攒电脑”一样的加减法,在产品和设备外购的情况下,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这番说辞有它的产生背景,所以需要辩证看待。实际上看似简单组合而成的工艺,通过技术细节的雕琢和实施技巧的运用,才会具备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若真的仅仅是“拿来主义”,也只能说明⼀一种畸形成长。

竞争主体的主要战略

总体上说,水务市场是以项目为单位,而不是以产品为单位,每一个客户资源都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发展往往是以垂直整合为主,以水平整合为辅。就前者来说,又以向前整合为最常见,比如设备供应商壮大为工程建设商,工程建设商壮大为投资运营商,导致这三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三位一体者比比皆是。这样的结构让企业可以在产业链上自由游走,向上做到采购成本最小化,向下做到商业机遇最大化。在进一步分析工业废水治理领域的竞争格局之前,弄清楚它相关的几大特点或者趋势颇有必要:

运营服务大多数由内部消化的现状正在调整。有调查显示工业企业自有部门负责运营管理废水处理设施的占总数将近90%,只是产品药剂和技术服务由外部提供,或者设施装置由专业工程公司负责。这个比例已经呈现下降趋势,专业的运营公司将面临广阔的市场前景。

据调查,在已有的采用EPC、BOT、BOO、O&M等模式的工业废水治理项目中,以再生利用为目的的类别占了多数。这说明愈是高端的市场需求,对先进商业模式的接受度越高。这类项目对变现能力或融资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承接者多为专业类大型企业。

我国各类工业园区数以千计,并且还在继续增长,它们为我国工业废水治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不过这类项目的运营尚存在一些管理方面的问题,比如分散预处理和集中深处理的责任链条不够严密,最终导致排放不达标或者代价高昂。另就目前来看,尤其是大型工业园区的建设或运营项目主要为外资负责。

恶性价格竞争有待降温。有业内人士抱怨需求方在挑选供给方时过于看重价格,而顾及不到项目的长期运行效果,让很多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企业钻了空子,进而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了优秀企业的积极性。随着工业污染违法成本上升,潜在客户自身觉悟提高,优胜劣汰的法则必然会这种现象加以纠正。

以下大致归纳了工业废水治理三大竞争主体的竞争战略或者说成长特点,由于每一类企业都优劣并存,所以批判地肯定更有助于了解整个竞争格局。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

老生常谈,在所有存在技术含量的行业里,都是外资企业控制高端市场,国内企业打拼低端市场。有数据显示,外资企业在市政水务领域的投资占三大竞争主体的6%,而收益占了17%。若以此推测至工业废水治理领域,恐怕收益百分比只高不低。它们的优势在于永远不愁退路,因为在世界市场这桌大餐上,中国最多是主菜之一,甚至只是甜品。但它们的自信若升级为狂傲,往往也成了灾难的根源。这类企业的竞争战略可以归纳如下:

第一,以企业拥有的核心产品和技术赢得项目乃至市场地位,比如GE的超滤膜和MBR以及纳尔科的水处理化学药剂。

第二,以全面产品线和综合业务能力覆盖产业链条,积极把握任何一个环节的商业机遇,比如西门子。

第三,凭借雄厚资金和运营资历,将目标锁定在与自己“门当户对”的客户群上,与其成立相当时长的合资公司,一劳永逸,比如威立雅很早签订的燕山石化项目以及后来洽谈的一些项目。

第四,以地方政府或者某一个项目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将惠利范围扩大到集团的其他有关业务,比如苏伊士在重庆的工业园区项目。

第五,与同为外资的工业企业惺惺相惜,建立起供需关系。

第六,从来不打无准备的仗。除了技术和管理,外资企业最不同于国内企业的地方是它们对咨询类产品的重视,尽量让自己永远保持在知者的位置上。

背靠大树好乘凉

国有企业是水务市场上的特殊群体,虽然跟外资企业和国内民营企业同台竞技,但是割不断它与政府的血脉相连。这种关系让它在各种层面的竞争中享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也磨灭了企业本该具备的.一些市场特性。在真实竞争的工业废水治理领域,这类企业并不像在市政领域那么游刃有余。观其特点,很多原本只是电力、化工等大型国企为自身水处理需求而设立的附属企业或部门,在看好水务市场后独立出来参与竞争。然而不可否认,先天优势加上后天努力,还是造就了.一批天之骄子。其战略大多与出身有关,可归纳如下。

第一,本属工业企业所有的负责水处理的产品和工程部门,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工业领域提供服务,比如朗新明。

第二,从产业链上游起步,原材料或产品功底扎实,通过.一系列水平和垂直整合扩充业务范围,直至成为多元化服务的业内佼佼者,比如蓝星。

第三,本身拥有专业实力和.一定客户资源,受益于某.一机遇点而扩大知名度,确立行业地位,比如中电环保。

第四,原属国家部委或者政府部门的设计和科研单位,在这方面的积累良多,在步入市场后底气十足,也备受推崇,比如东华工程科技。

第五,尽全力扮演好政策法规的响应者和影响者角色。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无论是跟财大气粗的外资企业还是跟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都是个苦出身,凭着⼀一些智慧(专业技术与远见卓识),一些毅力(扎实肯干与不畏艰难),一些运气(商业机遇与贵人扶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这个群体往往更加独立,更有主见,成功者更值得人们尊敬。然而和前两类竞争者一样不是十全十美,比如略显顽劣。当然,“富二代”类型的民营企业要另当别论。它们的竞争战略归纳如下。

第一,以创始人的个人能力为核心,进而形成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在科学技术上稳扎稳打,在投资整合上大胆谨慎,在政策把握上先知先觉,在业务拓展上迅速果断,比如桑德。

第二,企业处于产业链中间段,上下逢源,在缺乏核心技术优势的情况下,也能利用周边资源补齐,成就自身品牌,公关宣传能力极强,善于把握投资者意向,比如万邦达。

第三,术业有专攻,全心全意提供工业水处理服务,并在其中的某些细分领域力争上游,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中滔环保。

第四,取长补短,通过与外资企业甚至国有企业积极建立合作关系来弱化民营企业的劣势。

无论是文中提及的惩罚性水价和工业排放标准,还是未提及的《工业清洁生产推行“十二五”规划》和央企签订减排责任书,代表的都是我国上到政策制定者,下到企业执行者在环保方面的压力与动力。促成这两股力量的因素还有很多,不需要一一赘述,它们都是推动工业废水治理市场实现“量”与“质”的飞速成长的重要条件。作为竞争参与者,先知先行才能把握住最佳机遇,知己知彼才能规避掉最大风险。找到工业废水治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点,才会名利双收。

✭行业废水排放量Top 5

如图1所示,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五大行业占据了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58%。

✭行业资金投入量Top 5

由于不同行业的工业废水所含污染物千差万别,而且有49个行业门类需要遵循环保部为自己设定的⼀一套排放标准,因此它们采用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所需投入也有高有低。如图2所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纺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的运行总费用位列前五位,加起来占全国此类投入量的56%之多。


相关标签:工业废水

最近浏览: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